本市构筑定盘矩阵 守住就业基本盘

来源:丰台成职2021-03-11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市就业战线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扛起稳就业保就业政治责任,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宏观政策与精准服务共同发力,千方百计稳存量、扩增量、促匹配,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助力“两区”建设和首都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12月底,城镇新增就业26.1万,完成指标的113.5%;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6.46万人,就业率超预期达到95.9%;城镇登记失业率2.56%。

稳企业保就业33项减负稳岗政策密集落地

 

面对疫情,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加强与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协同联动,先后出台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的33项政策及配套措施,帮助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减轻负担、稳定就业、渡过难关。

 

一是顶格落实国家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截至2020年12月底,累计“减免缓”各项社会保险费1482.4亿元(其中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1220.9亿元),惠及全部参保企业共66.5万户,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助力企业渡过难关,保住了市场主体。通过核算,全市企业人均每月减免1100元以上。其中,大型企业每月人均减免1044元。

 

二是用好用足返补保稳岗措施。2020年,失业保险基金共支出159.1亿元。具体来看,用于保障生活支出40.31亿元;促进就业支出66.70亿元;预防失业支出52.07亿元,惠及767.21万人。其中,加大“返还”力度,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中小微企业返还上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返还比例从50%提高至100%,提高稳岗补贴标准,扩大政策范围,实现失业人员、4050人员、生态涵养区农村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全覆盖。单位招用后可享受最长5年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5000元提高到8000元。

 

三是创新实施“以训稳岗”政策。先于国家以工代训文件部署实施,发挥了以工代训政策实效,将培训补贴和临时性岗位补贴叠加,最高达每人4540元,有力支持科技创新、城市运行保障、生活性服务业等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稳定岗位。在国家以工代训文件印发后,及时出台本市政策措施,将前期未纳入岗位补贴的中小微企业全部纳入了政策范围。

 

四是兜牢重点群体就业底线。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京8条”专项政策,制定科研助理、社区就业和乡村振兴协理员等支持政策,扩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施“一生一策”就业帮扶,全市710名家庭困难毕业生有就业意愿的100%实现就业。加大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更大力度鼓励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可以享受最长5年、每人每年8000元的岗位补贴和1.6万元的社会保险补贴。更大力度鼓励个人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享受3-5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1.1万元。更大力度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提升托底安置能力,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快速搭建四大平台

 

 

坚持把推动复工复产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政府调度和市场配置的作用,切实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用工保障。快速搭建起就业超市急聘平台、共享用工平台、外来务工人员返岗共享服务平台、京尤码·北京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四个平台联动提供全天候、不见面的线上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一是通过急聘平台,采集重点企业用工供需双方信息,逐步形成“共享”“共担”“共赢”的新用工服务模式。二是通过“共享用工”平台,将“闲置”员工输送到“缺口”企业。发布近4万个空岗信息,向有求职需求的1.6万多名求职者推送就业服务,有效化解餐饮、文娱等服务行业劳动力“闲置”和电商、物流等行业“缺口”问题,成功帮助66家企业转化闲置人员。三是针对农民工群体返岗存在的突出困难,搭建我市“外来务工人员返岗共享服务平台”,建立与14个劳务输出省市协作机制,畅通“点对点、一站式”返岗服务通道,组织约100万农民工平安返京复工。四是创新开发上线“京尤码·北京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新场景,实现了毕业生求职招聘、就业见习、实名制登记等就业创业十余个服务事项打包办、码上办、全程网办。服务平台已汇聚各类用人单位3700家,举办线上招聘会300余场,发布岗位30余万个。

 
 

两大机制聚合力 促政策“最后一公里”更顺畅

 

为做好稳就业保民生工作,本市还创新推出两大机制,既给稳定和扩大就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又狠抓落实,让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更顺畅、让好的政策人人能享。

 

一是建立就业周会商月调度工作机制,凝聚保就业合力。在疫情期间,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抓就业,建立了周会商月调度工作机制,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以“保居民就业”重点参考指标为抓手,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就业、管属地必须管就业、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就业”的原则,每周聚焦一个主题、分析具体案例、解决重点问题,每月就指标完成情况和当期重点工作进行调度安排,确保全市稳就业保就业各项任务有效落实。形成了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各方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全年召开9次全市稳就业保就业调度会、19次会商会,解决了5大类40个问题。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攻坚阶段,围绕保障重点企业用工,市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国有资产、商务等部门以及各区联动,聚焦疫情防控、城市运行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等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及时建立市、区重点企业24小时用工调度保障机制,配备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力社保专员,紧盯用工企业需求开展全天候“一对一”服务,在3个月内帮助356家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5万人。

 

二是“局处长走流程”工作机制,彻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2020年稳保就业政策密集、快速出台,为提高政策落实效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率先推出“局处长走流程”的工作机制,并向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和各区拓展,以服务对象的角色体验政策经办全过程,查找政策落地堵点,及时进行调整完善,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彻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和群众能及时享受政策实惠。工作机制启动至今,近60名局处级干部参与走流程,对疫情期间保企业、稳就业出台政策集中进行梳理,对发现的问题清单化立整立改,在2019年基础上,实现了人社服务事项申报材料精简23%,办理时限压减20%。

 

两大机制相辅相成,就业周会商月调度聚焦的问题,不少是通过“局处长走流程”得以快速解决。比如,在去年7月的会商会上,不少区反映接到了网上申领失业金领取不畅或者申请不成功的来电来访件,通过“局处长走流程”,对原有生涩难懂的“失业状态”描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重新定义调整,并将系统后台比对判断的过程进行公开,明确提示,申办人能够直观、清晰地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失业状态。同样,农民合同制员工申领一次性生活补助流程不畅的问题也在会商时被关注,通过“走流程”,将原来需在离职时由原用人单位出面办理的申领流程,优化为个人只需登录互联网申领平台,提供银行账号信息便可完成流程,真正实现了申领无门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以高质量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着眼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奋力推进“两区”“三平台”建设,不断完善首都高精尖人才发展支持政策与制度优势,打造高端人才聚集之都,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一是职称评审改革破茧出新。大力推进新职业新群体职称服务,将人工智能等新型专业人才纳入职称评价范围;破除“唯论文”倾向,全面推行代表作评审制度;实现职称申报全程网上办理。职称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技术人才创新活力,推动形成结构更趋合理、能力素质不断提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年共有11.5万余人报名参加职称评审,5.5万人通过。

 

二是博士后制度优势助力科技创新。2020年,聚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行业,本市新增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5家。这些科研工作站在基础科学研究、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带动了新行业、新产品、新服务的发展,促进了创业和就业工作。

 

三是高技能人才突破百万。实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完善培训、实习、就业全链条服务机制。推行高精尖产业技能人才清单式培养,年均补贴性培训60万人次以上。疫情期间,在全国率先实施以训稳岗和以工代训政策,成为稳岗扩岗新引擎。全市技能人才达到363万人次,高技能人才突破百万,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加快打造“双创”升级版。编制“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重点产业领域人力资源开发目录,促进人力资源深度开发、优化配置。本市大创园、文创园、大学生创业板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打造集项目推介、贷款融资、指导咨询、孵化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服务链条,有效激发创业活力。推进“千名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等品牌。创造性推动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和创业板建设,让创业“进口有政府服务,出口有市场承接”,目前上板企业147家,融资11亿元,带动2500余人高质量就业。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北京市丰台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1690号-1 部分文章内容转载来源网络,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
版权所有@北京市丰台区成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1690号-1